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教育新闻 > 正文

成就一支有定力有方向感的教师队伍(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5-19 20:53:58

智能内容


  一是管理结构的三进阶“段长负责制”。

  《行动纲领》里有一句话,叫“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校长必须“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要清醒什么时候“本色做人”,哪些时候“角色做事”。管理中,我们建立了三进阶“段长负责制”,三个学段的段长就是小校长。纵向进阶的“启程课程”至关重要,这个学段段长获得的信息最充分,最有决策权,甚至拥有解聘、续聘教师的权力。我们学校的管理者都知晓“五条基本原则”,包括“肯操心”“出手快”“能着急”等,这样的原则已成为学校最简单的管理方式。

  二是“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的教师内生机制。

  过程性数据。教师从学期初的申报岗位,到学期结束后的自评,中间有一系列的过程性数据。教师做什么,学校就记录什么、评价什么。我们采用十分制,按照4∶4∶2比例赋分,教育为4,教学科研为4,公共服务为2。有人说“我只想当科任教师,班主任太辛苦了……”那么这样的教师就无法得到公共服务的2分。教师绩效工资也按照这个比例确定。自评、互评、他评意见,都会进入教师成长大数据的记录与跟踪之中。

  关键事件。当年,我通过上公开课获得最初的教育自信,深感教师职业生涯的确需要关键人物、关键机会而成就的“关键事件”。看到教师的成长,校长内心哪有不欢欣的?校长要识才,要给不同类型的人提供不同的课堂舞台、会议主持、理论研讨等机会。我们学校有很多教师成长平台,如月度学习共同体、双师绽放的“一对一结对子”“成志杯”课堂展示等。此外,学校还评选影响力教师、发展力教师,还请校外专家为教师长期发展护航。学校还有一个“影子校长”项目,每个月我要带一位年轻人,跟着我工作、学习,我从中观察哪个年轻人更具管理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了解到管理者的不易。

  最重要的还是课堂平台。要知道,教师80%的时间是在课堂行走的。拿出你的课堂来,看看你和学生是怎样发生学习的高峰体验的。这些年,我们带出了一批名师,这些教师利用课堂进行辐射、引领,云南、贵州、四川、山东……他们在省外的课堂上精彩绽放,发出他们的声音。课堂上他们展现了人生最美的姿态。有人评价我们的教师“一年一小样、三年又一样、五年大变样地拔节成长”。

  榜样引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应成为家长和学生的审美对象。我们强调教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就是儿童第二本活生生的教材。我们特别重视优秀教师的感召效应。比如,我们每月每个学段都有10分钟“好教师的故事”分享,每个月都评“金点子奖”和“经典教师”,每个学期都评“学期卓越教师”,每个年度都评“十大成志榜样教师”,等等。

  “请你不要走在我的后面,我不想领导你;请你不要走在我的前面,我不想跟随你;请你走在我的旁边,我想与你并肩同行,风雨兼程。”这是对清华附小管理者的要求,也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学校对管理者也有一套评价体系,比如管理者要“做着思考、走着管理、跑着服务”,边思考、边管理、边落地;不管是谁,工作上都应该说“跟我一起来”,而不是“给我上”;“肯操心、出手快、能着急”,管理者要帮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成事、把事干好。

  管理不仅有效率,还要有效能,更要有效能感——你的效率和效能得让别人能感受到,仅靠自我感觉没有说服力。你与教师、儿童在一起,你得让人家感受到因为你的存在给别人带来的幸福。

  三是建立各类人才储备平台。

  小学不小,未来很长。校长也必须把握好战略节奏,而这种“战略”不能与“规划”“计划”混为一谈。实践中,往往并不是校长进行了缜密思考、严谨分析,教师就能够按照既定方针走下去。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你不能任由“河水”四流,必须具有富有远见的“堤坝”,这样“水”不仅优美地流成了“河”,还会有取之不尽的“深潭”。

  学校在这方面有一套机制。比如一旦有教师生孩子了,或者其他什么情况,我们的备用人才立即就能顶上去。这些备用人才的建设要有一个长短结合的规划,需要整体培养。我们对这些教师进行五年规划,校长就是“班主任”,负责批阅他们的“生涯规划”。我们还实行“进修制”,想尽各种办法让教师读书进修,并提供发展蓝图。我们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引进若干领军人才,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国内有影响的教师队伍。

  把教师的成长当作校长最高的荣誉

  一开始做校长时,我冲在前面,带头给教师上示范课,带着他们前行,继而转身向教师学习,与教师一起“同课异构”,与团队一起成长……后来,我开始拒绝针对我个人的荣誉,万博体育app:考虑教师,与他们并肩前行,也经常站在教师身后为他们鼓掌,竭尽全力想给教师做些什么、托起些什么……

  让我们欣慰的是,那位去银行工作的年轻教师又回来了,曾经想去中学发展的教师成了学校骨干教师,成了“成志榜样教师”……他们说,“附小才是自己钟爱的舞台”。那位想去私立学校的副校长去了清华附小协作办学的学校当了校长,把清华附小的价值观辐射出去……他们又“回家”了,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故事了。

  我越来越深信,培养教师是给学校最好的“储蓄”。教师就是学校的“作品”,要把这个“作品”当作精品来涵养。一个没有文化认同的单位只是一个工作单位,有了共同价值追求的学校才是一所有归属感的学校,才是一所有意思、有希望的学校,才是一所有灵魂、有行动力的学校。

  学校已经不再是孤舟,必须在湍流中找到固定我们身心定力与方向感的“锚”,未来才会更敞亮、更光明……(作者窦桂梅,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人民教育》杂志新万博体育下载: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