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2009-07-09 20:14:32 下载试卷 标签:语文教材 苏教版 培训 语文
我们要学会解放学生,也解放自己。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课余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当前的形势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因为没有哪位家长会说,只要轻松学习,不会计较学习成绩。对于我们老师,更不会因为要轻松学习而推卸责任,所以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举例:对于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学校虽然没有硬性的规定,但是好多老师真的是智慧的使者,我们好多班级都有自己的阅读空间和书香氛围,有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有自己班级特定的共同阅读的时间。
镜头一:比如,中午写字课之前20分钟左右,老师会自觉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有这样的氛围,就算那些调皮的学生也会装模做样地拿书消遣了。久而久之,待他真的品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他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到那时,一日不读书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健身操上有句广告语“每天5分钟,健康又美丽”,在此借用一下“每天20分钟,愉快又充实“。
镜头二:有的班级有自己的读书课,在课上谈自己的阅读所得,进行一些交流。在交流中,他们会有共同语言,他们会为自己能在同伴面前有自己的一番见地而获得成就感,至于那些不爱读书,读书所获甚少的,他们也会有所启发,或得到方法的指导,或得到选书的本领,或弥补少读书的肤浅,也许还能提高自省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一起读,再加上老师的点播和指导,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会渐渐爱上读书的。
镜头三:有的班级还设有自己的图书柜,有借阅与管理图书的系列章程。还真的是个小小的图书馆。我们学校的蒋老师曾经写过这方面的论文,获得省教海探航二等奖。这并不是要炫耀什么,因为,你们或许有更成功的经验。讲出来是想说明,我们并不是为了写一两篇文章,真的是为学生考虑。我们可以说学生的阅读不是教出来的,是*他们自己悟出来,这样真的能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学校的老师就是有这样有远见。记得触龙说赵太后时说:“子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真的很欣赏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不是为了搞一两次活动,不是为了写一两篇文章,不是为了在考试中能增加一分,拼命地搞题海战术。他们就是这样有为学生未来考虑的意识,并付之于教育教学实践。在座的各位,可能做得更好,我一并表示我的敬意。(题外话:不要说我们这是阿Q精神,当你看到学生的发展时,你也会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的老师说,当学生说喜欢他上的课,几年之后说就是从他开始时喜欢上了语文,他就有一种无限的欣慰感。和我们的老师交流时,他们总是说我们老师没有白当哦。那种幸福的感觉,只有你付出努力之后才会尝到。)
镜头四:打电话询问买什么版本的书,或带着学生去书店选书——当然是让他们自己去结帐,不要让人说我们踩红线,老师只是负责检查一下学生挑选的是否适合他们阅读,是否符合各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的最近发展区;有的是买书作为奖品的,我们学校有班费可以由学生自己处理;或是生日时,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有针对性地送本书做为礼物——比如,我班的一个学生只喜欢历史类,科普类。文学类的书看得较少,就自己去挑本文学类的送他;有的是干脆,叫上家长(不要以为在我们学校,只要老师一布置,家长就会跟着后面溜溜的,还是有很多家长不管不问,有的是推脱,有的是做生意的,对此还真不在行,和老师聊天中还有的家长不识字,签字只能写几个阿拉伯数字,这都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挑战,我们得根据学生及其家庭的不同特点,有目的地去帮助他们)
镜头五:我们这个班,是奥数班,孩子们逮到时间就是埋头攻克数学题。每当这时,我这个语文老师只好在旁边干着急。没办法,拿出语文课给孩子们看书。保证了时间,问题倒还是没有解决。他们竟然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选书也太幼稚,他们有的竟看漫画,有的还是拼音版的书,有的看了一会儿便不耐烦了……这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怎么办呢?干着急不是办法,发通火更不能解决。就从自己开始吧。我陪着他们一起看。每天中午看30分钟左右。大家一起看,氛围倒的确是好,那些不爱看书的,看到大家都看,他也觉得无趣,没事干,也装模做样地看了,看着看着,渐渐地不爱看的也看了。我还要求每天书包里要有一本课外书,总有作业速度较快的吧。3-5分钟,看一小篇也好呀。这样不仅长了见识,也学会了利用时间。当然,我们还还争取了家长的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补充我和我的学生还有家长一起读书的小故事。见我的教学日记。)
有心的老师会进行阅读的系列训练。(这要求有点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相应地调整,说出来只是想说明,我们引导学生读书时也有序列性)(补充表格的形式)
相关说明 一二年级 三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主要内容
(可作为晨读内容或课前5分中的小课题研究) 学童谣、三字经故事 学古诗(150首)为主,可接触一些儿童诗 学现代散文诗与简单的古文为主 以备考为主(短篇文章)
具体要求或活动建议 1能创作简单的童谣
2可排演成童谣节目(与音乐、美术学科整合的大型汇报,既可以是表演的形式,也可以是班级的小小游艺活动形式 1分期完成规定篇目,会背会默,更高层次的达到熟读唐诗不会作诗也会吟。
2简单地创作或运用 阅读理解浅显的现代诗,学习与课文相配套的简单古文,能吟诵,熟记佳句,并能灵活运用 文章阅读训练,重点是感悟能力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把阅读训练的文章当成是课外阅读的内容,万博体育app:地着重交流阅读所获
课外阅读 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 配套的课外阅读 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可结合相关课文,每学期有计划地读一本名著)、外国名著、科普读物+ 配套的课外阅读 可看些名家短篇小说,例如秦文君的、杨红缨的,名家散文,如巴金的、冰心的、朱自清的等还有〈〈上下五千年〉〉+配套的课外阅读,(下学期+报纸(如扬子晚报)+定期的杂志(如〈〈读者〉〉等 看些杂篇,例如〈〈智慧背囊〉〉、〈〈时文选萃〉〉、哲思性的,定期杂志如〈〈读者〉〉和〈〈青年文摘〉〉+配套的课外阅读
当学生真正喜欢上读书时,他们便也就会喜欢上语文了。那时,他们对于书便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情感。听听,这是我们班学生与书的情缘。(补充学生对书的情感,具体见教学日记)。
郑子兴说:“每当捧起书,闻着那淡淡的墨香,仿佛一匹骏马奔跑到我面前,要带我去漫游书的世界。浸在那香味中,我沉醉了,书里的世界是那么美丽。”
钱子煜说:“书,伴我从小到大,它带给我无穷的乐趣。在书中,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认识自我,放飞自我。在书中,我才能寻求到洒脱。读书的时光是最快乐的时光,读书的事情是最快乐的事情。”
张靓雯说:“每当夜深人静,屋顶上撒满皎洁的月光的时候,我总是在轻轻地抚摸自己心爱的它,不时有零碎的星光顽皮地跳到它的身上,月光也柔和地映着星光,仿佛在和我争夺它的宠爱。我静静地凝视着它,凝视着曾给我带来无数欢乐的它,凝视着与我有着说不清道不明情结的它——书!”
一味地甩给学生一本书,学生也会枯燥。我们学校结合着搞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补充介绍读书节活动情况:讲则读书的故事,出份读书小报,做张书签,写篇读书笔记,布置书香教室,“我和书”征文,推荐一本好书,我的读书情结演讲,写张关于读书的书法作品等等)
另外,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进行一些专题活动,比如我们结合节日的《让明信片载着学生飞翔》,母亲节的《给母亲的一封信》,《祝福声声贺新岁》的春联系列活动,春天的《春之歌美文诵读》,读书节的《我的读书情结演讲》等等。我们的主导性也就体现在我们能即时即地地引导学生去活用身边的学习资源。
“学和做”是专题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学和做”虽然置于课本的最后,但何时实施,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关于写作:
一.学段写作要求
《课标》中对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要求:
1、习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一、二学段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明确了习作的目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将兴趣转化、提升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了习作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热情。
2、习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所变化。第二学段要求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简单的书信和便条。第三学段提出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3、在“观察和积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4、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另外,在习作速度上提出要求: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把握年级段要求,循序渐进,为了实现写作水平稳步提高,五上习作教材内容编排如下。
二.习作教材内容简介
1. 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
2..认真观察一种动物,然后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3.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
4.(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写自己的心里话;
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6.想象事情结果,把连环画补充完整,再写下来;
7.从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或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建议
1. 学段目标适度提升、循序渐进。
第三学段的目标是需要两年时间逐步达成的,作为起始年级不能一下将目标提 得太高,使学生望而却步,削减对习作的兴趣。应把握尺度,适度提升,循序渐进。其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并逐步稳定成良好的习惯是重点,要求学生作文内容真实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是关键,保持学生对习作的恒久兴趣是核心。此外我们可以结合“习惯篇”的教材内容,教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常抓不懈,养成良好习惯。
2. 用好教材,体现编者意图;用教材教,体现教师的创造性。
教学首先要吃透教材,要将教材作为一种凭借,作为自己设计教学的思路,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扩展延伸甚至适度的改编。应该看到教材不仅为学生的学、也为教师的教拓展了较大的空间,这为教师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可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应在习作教学中加以体现。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